中國半導體在三個領域打破了國外壟斷-轉自半導體行業(yè)觀察新聞
十五年前,在集成電路領域有那么一句話,那就是“除了水和空氣,其他做芯片的東西都需要進口”。誠然,中國大陸在集成電路領域落后于歐美日韓等先進國家。
在CCTV2昨晚的《中國大陸財經報道》中指出,全球有50%以上的彩電,70%以上的智能手機和平板都是由中國大陸制造的,但是應用在這些電子產品的芯片,則90%以上依賴進口。中國大陸每年進口芯片總額超過2000億美元。因此對中國大陸來說,需要從集成電路領域進行建設創(chuàng)新。
從2014年以來,中國大陸已經在芯片制造、設計和封測等多個領域進行投資建設,并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在材料和設備領域,由于受限于其他國家的出口限制,中國大陸在半導體材料和設備方面只能受制于人,有很多高端設備并不能獲取得到。但是在一些中國大陸企業(yè)家的努力下,中國大陸在設備和材料領域都有了新的突破。
集成電路的主要環(huán)節(jié)
安集微電子:CMP研磨液打破外國壟斷
在芯片生產過程中,有一道重要的工序叫做化學機械拋光(英語:Chemical-Mechanical Polishing),又稱化學機械平坦化(英語:Chemical-Mechanical Planarization,縮寫 CMP),而當中要用到一種化學添加劑,也就是研磨液。
研磨液是平坦化工藝中研磨材料和化學添加劑的混合物,研磨材料主要是石英,二氧化鋁和氧化鈰,其中的化學添加劑則要根據實際情況加以選擇,這些化學添加劑和要被除去的材料進行反應,弱化其和硅分子聯(lián)結,這樣使得機械拋光更加容易。在應用中的通常有氧化物磨料、金屬鎢磨料、金屬銅磨料以及一些特殊應用磨料。
安集微電子有限公司就是聚焦在這一塊研發(fā)的公司。該公司成立于2004年,是一家集研發(fā)、生產、銷售為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yè),致力于高增長率和高功能集成電路材料的研發(fā)和生產,是目前國內規(guī)模最大的專業(yè)從事高功能集成電路材料公司之一。擁有世界一流技術團隊、研發(fā)中心和生產基地。目前,安集公司已與全球數(shù)十家客戶進行了各階段合作,其中包括多家世界著名芯片企業(yè)。安集成功研發(fā)、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產品已成功運用于國內外芯片制造行業(yè)。
在2007年以前,研磨液這種材料全部依靠進口。一桶200升的研磨液,價格可高達7000美元,相當于當時石油價格的60倍。
由于中微取得了突破,打破了美德的壟斷,美國商業(yè)部特意發(fā)了一個公告,由于認識到中微在中國大陸可以做出在國際有同樣競爭力的等離子刻蝕機,決定把這個等離子刻蝕機從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單子上去掉。
結論
無疑,在現(xiàn)在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中國大陸需要在設備、材料、設計、制造等方面有了突破,才能達到可控。雖然現(xiàn)在有了些成績,但中國大陸廠商仍需要繼續(xù)努力。就像王淑敏舉的一個例子:裝載研磨液的桶國內都做不了,還需要全部進口,因此中國大陸半導體的崛起,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中國大陸廠商需要繼續(xù)努力。
- 上一篇:封裝形式大全2 2022/3/14 17:58:09
- 下一篇:臺媒:大陸半導體最大的機會在這些領域 2017/6/6 11:45:25